這篇文章分享【土博→申請歐洲 (德國) 博士後】的個人學習歷程、找博後實驗室、準備申請資料、面試、申請歐洲/德國博士後獎學金的過程
Take-home message
- 不想工作,所以簽土博
- 不想工作,再做個博後
- 托福 80,口說 17
不知道 EMBL 是什麼店- 做學術不用很高尚,不想去業界也可以是理由
- 不能說不喜歡賺錢 (稅後 4k+ EUR/m)
- 人生不是只有研究 (30d paid leaves/yr)
- 免錢的語言學校要去
- 免錢的德國旅遊團要去
- 來歐洲要多接觸不同文化
- 整天都可以 Coffee break 好開心
經歷
- 土博:四大化學所(分析化學)
- 申請博後單位:EMBL Heidelberg, Germany
- 申請博後領域:微生物代謝
- 申請時間:2022 年 7 月申請 2023 年的博後
- 申請博士後獎學金:
通過:MSCA, Humboldt
拒絕:EMBO
Outline
- WHY 土博
- WHY 洋博後
- HOW 土博→洋博後 — (1) 手牌
- HOW 土博→洋博後 — (2) 選實驗室
- WHY EMBL Heidelberg
- HOW 土博申請歐洲 / 德國博士後獎學金
- EMBL 打工簡短心得
- 附錄 (1) Motivation letter
- 附錄 (2) Application email
- 附錄 (3) 1on1 VC interview
- 附錄 (4) 1on1 chat with lab members
EMBL 夕陽
WHY 土博
大學讀四大化學系,GPA 普,有做專題,推甄申請上同校化學所。大學期間有修中等教育學程,原本計畫讀完碩士班去高中做教育實習,未來志在當高中化學老師。第一年碩班讀到一半,覺得自己雖然對於科學教育有高度熱忱(我甚至曾擔任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助教!)、享受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但對「教化學」本身實在力不從心,開始懷疑是否真的能透過進入中學體制內,實現自己對於科學教育的高度理想。迷茫之餘,也同時關注化學碩班畢業的業界職缺。然而,愈關注業界愈覺灰心,覺得人生不該就這樣去科技業賣肝,人生茫茫
於是,簽博儼然成為刪去法後的唯一個可能 (?
在研究上,自己的碩班研究題目並不算老闆的主要研究方向,簽博被放牛吃草的風險偏高。但考量到學校有提供逕博獎學金 (16k/m for 3yr),加上老闆口頭承諾的博班薪水,實驗室研究風氣佳,姑且把博班當人生第一份工作,雖然薪水不高不低,但得到了探索人生的自由度。硬實力上,博班實驗室所擁有的專長分析化學技術,業界市場有剛性需求,博士班學了一技之長,畢業應能找到適合的工作。綜合來看,簽博真的算是無法接受就業市場碩士職缺的一個另外一個不錯的選擇(暫時逃避就業xd)
WHY 洋博後
我是末代的一年替代役。當兵/替代役真的是經過博士班長時間壓力後的 Gap Year,可以跟原本的魂牽夢縈的研究室斷開連結,使自己得以用比較豁達、具備高度的視野來規劃,要拿博士學位做什麼工作好
思考的結論是,我又不想出去業界工作(唸完博班了還是繼續逃避就業xd),又一次用拖延大法,思考繼續在學術界的可能性(做學術研究真的不需要太高大上的理由……),轉而關注博後
國內土博後的話,由於在國內找不到更有興趣的實驗室,因此唯一的選項是退伍後回原實驗室,當萬年地縛靈,卻走且看,繼續蹭父母家省房租存錢。風險是待在同個工作環境久了,熱忱會消磨、思想會僵化,但基本的實驗技術早就在博班期間紮實訓練,薪水大概就60k,算是相對穩健的職涯規劃
我本以為,替代役待到一年退伍後,就可以安穩地每天在實驗室打打儀器、寫寫計畫,但人生好像從不是這麼簡單。我的服役單位,十三個阿替裡面有六位博士(不是研發替代役),其他學長們都是已經找到、或是正在面試海外博後職缺──喔耶~發現新大陸!感覺出國做博後可能是個不錯的機會,我就跟每位學長請教他們怎麼申請到海外的博後的
「啊就我以前博班出國交換認識的教授啊、研討會演講的教授有碰過面、博班實驗室的合作夥伴、博班老闆以前的老闆/同事」至於 Funding 也很多樣「博後實驗室如果說沒錢,就排隊申請博後千里馬先頂一下」、「老闆本來就有錢,叫我不用擔心,但也可以寫個 Fellowship 讓 CV 多一行也不錯 yadda yadda yadda」
在學長們口中聽起來,土博申請洋博後就個很自然的發展,管道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願意收留你的 Host lab,而博班期間有意無意建立起的 Network 則是畫龍點睛,但絕非必要。換言之,學長的意思是,即便像我這樣,博班期間發表一些只有自己會看的 Paper、沒有認真耕耘未來職涯出路的土博,都還是有機會找到洋博後的~
HOW 土博→洋博後 — (1) 手牌
有了學長們的鼓勵,我覺得人生充滿希望!接下來,就跟留學申請洋博的流程差不多(吧?),首先,分析手牌優劣勢,惦惦自己斤兩
劣1 — 英文很破
申請洋博後並沒有具體的英文門檻可以參考。經過博班期間的訓練,我雖然已能用英文進行學術論文寫作,但就跟一般的臺灣學生一樣,英文聽力跟口說非常爛。事實上,申請洋博後並沒有固定的英文能力門檻,老闆都是透過面試判斷你的英文能力是否勝任博後工作。
我在準備申請洋博後的期間,為了獲得申請博後千里馬計畫的資格,用了兩個月自學托福,幸運地考到 80 分(口說 17...),剛好過博後千里馬的門檻,覺得超開心的 XD(雖然最後根本沒申請博後千里馬,托福報名費是打水飄...)
***給英文一直很掙扎的你:已經到博後階段,相信大部分人的英文訓練主要都來自於研究所期間的大量閱讀 Paper 及寫作累積而來。若強求自己練到托福 110+ 口說25+ ,對於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而言,反倒是不切實際的目標。另外,以我在 EMBL 做研究的感覺是,歐洲人對於使用英文溝通的耐心很高(英文是所有人的第二外語),不會讓我感到心裡被母語者壓制的龐大心理壓力。若真的要提供我的兩毛錢的英文學習意見的話,我會建議千萬不要給自己英文速成的壓力(我直到博後第三年,才自認能沒有心理壓力地用英文溝通,前兩年每次開會講話都在抖 XD)。我也推薦學習商業英文 (Business English) 用語,至少開會的時候能抓到討論的方向與溝通氣氛,並且把自己專業領域的英文顧好,多與同事交流,每天耕耘,一定可以進步的 :D
劣2 — 缺乏博後領域的相關發表
在博士班研究後期,我從第三年開始想要嘗試跨領域研究,利用分析化學的技術研究微生物代謝功能。跨領域研究的門檻高,直到我申請博士後的期間,我博班後期的工作仍未發表,只能靠面試的時候吹牛皮,期望未來老闆能感受到我的努力,而不只是用已經發表的 Paper 來評斷
劣3 — 缺乏國際交流的實務經驗
可能還是英文很破的問題。從大學一路到博班都待在同一個系所,沒考慮過出國交換(沒錢),研究室的工作語言是中文,什麼系上國際學生交流也都跟我沒關係,老闆接待國際外賓也不甘我的事,因為我真的是到博士班才學習如何開口講出完整的英文句子 LOL
劣4 — 超廢肥宅
服役前皆與父母親同住,蹭房子、省房租,在臺灣基本上不太離開原居住城市,對國外獨立生活充滿恐懼,不太確定能不能在異地活下來(生活技能點 = 0 ,超廢 xd)。這個生活經驗上的劣勢,對我來說,其實比前幾項給的心理壓力還要大許多~大家千萬不要小看> <
優1 — 無偶包
我沒有 PhD Elite 學校光環的偶包。我找博後的研究室時,不查學校或機構排名,只要我真心喜歡的研究室,老闆情投意合願意收留我,國家或城市我爸媽有聽過,我都願意去
優 2 — 有Paper有保庇
博班畢業時有一作 SCI 文章已發表(敝所的畢業門檻是一篇一作)及幾篇合作的文章。雖然都不是什麼高大上的 Paper,但這些 Paper 證明了我的研究發表能力,對於申請博後 Fellowship 可是非常加分(你的競爭對手可能文章還沒發表、Preprint 還沒正式接受)
優 3 — 參加過國際研討會
博士班曾出國參加國際研討會,有口頭及壁報發表的機會,在 CV 上能展現出我是一位願意踏出臺灣與世界交流的年輕科學家
HOW 土博→洋博後 — (2) 選實驗室
理完手牌,接著評價有興趣的實驗室的領域、實驗室特性,我綜合考量了以下:
(0) 實驗室對我的技術需求(我的分析化學專長,對實驗室運作是否關鍵?我有機會靠實驗室日行一善來增加成就感嗎?)
(1) 實驗室研究方向新穎性(紅海不跳、我想從分析化學跨足到微生物學)
(2) 實驗室規模小(我不喜歡每天畫大餅的老闆、我希望老闆離 Working level 近一點、我希望更多跟老闆交流的機會、不要複雜的大中小老闆管理體系)
(3) 實驗室年資短(我喜歡年輕有活力的工作環境)
(4) 研究機構優先於大學(大學到博班都在學校,所以博後想嘗試去研究機構)
(5) 避開同行台灣人前輩的出國去向(我不要跟臺灣人同行競爭,也不想要靠關係進實驗室)
(6) 客觀評斷自己的 CV 強度(高攀不起的實驗室,我不願意浪費時間)
(7) 博班老闆認識、曾推薦的人脈,一率刪除(我希望能跟博班老闆有區別,不要被看成博班老闆的降級版,所以博班老闆的意見一律不採納 XD,加上要轉換研究領域,既有人脈幫助有限,我自認我對我職涯的掌握度比其他人的理解都要精確)
(8) 治安好的城市(第一次出國,我不想客死異鄉)
(9) 不要亞洲、不要華人老闆、實驗室華人盡量少(都出國了,至少練好英文,更要接觸不同文化圈的人;華人過多的實驗室,工作文化會太捲)
(10) 我怕冷(冬天會下暴雪的地區都砍掉)
綜合考量後,列了約十間有興趣的實驗室,分部於北美及歐洲地區,並排志願序。我對於「有興趣」的定義是,如果面試通過,老闆能溝通,我一定會去。
我用的策略是 Cold application,不管實驗室有沒有開特定缺,我就直接寄信給老闆,說我要去做博士後研究 (Nature Career Feature上有篇評論說這個策略很有用,或是有寫 Cold application 的 Tips 如下)。執行上,我從第一名志願序開始寄信,當時的想法是,如果一個禮拜沒收到回信,我才往下一間丟,因為我不希望兩間實驗室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起面試(服役期間能請的假不多,加上英文很爛,準備一間實驗室面試就夠崩潰了,兩間同時邀請面試的話我選擇直接死去……)
(Nature) Four tips for writing the perfect ‘cold e-mail’ in job applications [ref]:
Top five ways to boost your cold e-mail’s chances of success
1. Demonstrates knowledge of my workplace or research
2. Phrasing is professional
3. Message is personalized to me
4. There is a job vacancy at my workplace
5. The individual is known to a colleague or peer
WHY EMBL Heidelberg
我第一志願選了位在德國海德堡的 EMBL(全名: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海德堡是總部;屬於跨國研究組織),一間成立三年的微生物代謝研究室
順便一提,台灣也在 2024 年升格為 EMBO 歐洲分子生物聯盟準會員國 (Associate Member),未來台灣與歐洲科學界的聯繫,將會更緊密
最後,感謝祖宗保佑,從【寄信→線上1on1面試→得到Offer】,前後十天就結束了 (灑花),文末附錄有分享面試過程的細節
(一般的博後面試過程:候選人一大早給 Seminar → Lab tour → 1on1 discussion with lab members → Lunch/dinner with the lab。一週內,老闆跟實驗室成員討論 Fit 不 Fit → Make decision)
以下是我當時選擇 EMBL 作為第一志願的綜合考量,非常主觀,我認為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 xd...
1. 研究方向契合
我博士班的後期研究,算是這位PI博後工作的N倍弱化版,所以我跟PI在研究興趣上算是match。當時,還有另一個很有趣想法是,我在臺灣怎麼拚死拚活做實驗都打不贏,那就加入他們吧XD
2. 無知
在研究領域接近的前幾志願實驗室裡,我直接把 EMBL 擺第一志願,許多暗忖高攀不起的留學名校反而順位較低
事後來看,有眼不識泰山。但沒出過國的台灣學生 & 純土博,很容易妄自菲薄,因此需要「壯膽」!台灣人申請留學時,常自覺比別人矮一截,每每想到要花心力申請留學名校,心理壓力就很大,覺得不論如何努力,最終都是白費。我申請洋博後時的心情,其實也是一樣的。幸好 EMBL 通常不在化學系學生的留學討論範疇,加上我當時對於生物領域的發展十分無知,只是覺得 EMBL 網站做得好漂亮,不像是德國路邊的野雞研究機構 是跨國國際研究組織,雖然位於德國,但可以用英文溝通(PS: 有些德國學研單位,可能偶爾願意配合你講英文,但實務上仍以德文為主要語言,溝通流暢度差很多)
3. 德國很厲害
我爸媽跟親戚們都覺得「德國」很厲害,雖然海德堡、EMBL都沒聽過,但看網路照片,算是個很漂亮的城市與機構,如果拿到 offer 會放心讓我去~YA
4. 薪資
心態一定要正確。不管在哪裡做博後,博後的薪資絕對能支撐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型態,但相比於業界,通常也無法透過博後工作而快速累積財富。因此,我的初步想法是,只要有機會出國做洋博後,簽下正常的博後合約,薪資高低對志願序的影響應不大
但是呢~其實也不能說我不喜歡賺錢 XD 事實上,EMBL 博士後領到的薪水,比一般德國大學或德國研究機構的博後,每個月稅後還多出約五百歐元左右,算是 EMBL 作為國際組織能吸引到來自各國科學家的原因之一。以我在海德堡租單人套房(37m²),扣掉房租、保險、基本生活開銷,每個月可以存到 2500~3000 EUR(博後如果不小心做了太久,買房頭期款也存完了
另外 EMBL 雇員,不論年資,每年有 30 天帶薪假 (paid leaves),平日認真做實驗,週末就規劃歐洲旅遊行程,每天生活動力滿滿!
補充:EMBL 的博士後薪水是公開資訊,稅後第一年實拿 4010 EUR/m,第二年 4411 EUR/m,依年資增長,全部的博後採用統一薪資水平。若 External postdoc fellowship 給的 Monthly stipend 較EMBL規定的薪資少,則差距必須由 EMBL 補足 (top up),以維持所有博士後薪資水平相等

5. 博士後出路
HOW土博申請歐洲/德國博士後獎學金
儘管未來博後老闆說,等我替代役結束後,實驗室會有經費可以聘我,但他覺得若我有機會拿到 Postdoc Fellowship 的話,對我個人職涯、實驗室的經費狀況,幫助很大,所以他會願意指導我撰寫 Proposal。於是,拿到洋博後 Offer 的喜悅沒多久,馬上迎來歐洲/德國博後獎學金申請的馬拉松季,阿替的寶貴假期跟榮譽假全都拿去寫 Proposal 了QAQ
以【台灣土博→德國做博後研究】的資格 (Eligibility),我可以申請四個歐洲/德國的Postdoc Fellowships,依照申請截止的時間序是:
· HSFP (已經截止, 未申請)
· EMBO (計畫內容最短,八月中截止,每年審兩次;需要 interview,兩封推薦信)
· MSCA (居禮夫人獎學金,資料最多,九月中截止;純書面審,不用推薦信)
· Humboldt (德國洪堡基金會,十月截止;每年審三次,純書面審,兩封推薦信)(*)
有些研究機構也會有獨立的Postdoc Fellowship Programs,例如 EMBL博士後訓練計劃 有 ARISE (高級技術人員)、EIPOD (跨領域研究) 等不同的計畫
感恩讚嘆我博後老闆,他真是神級的 Grant 救援寫手,加上 EMBL 的後勤團隊神支援(**),最後MSCA 及 Humboldt 兩份博後獎學金通過,我的 CV 可以多兩行,開勳~
關於Fellowship 計畫撰寫的部分,網路上也有些前輩曾分享,台灣年輕者研究協會 (Tyra) 也有舉辦過相關講座與錄影,因為細節繁冗,在這邊就不贅述了
總之,最重要的是,「先找到博後的Host Lab、開始寫研究計畫」是大多數 Fellowship 的申請起點。還有,真的不用怕自己 Proposal 寫得很爛──因為不管你自己多努力寫,一定都還是會博後老闆改爆──反倒是調整好心態,利用寫 Proposal 的機會,多認識未來博後的研究機構,並與未來博後老闆、同事們建立良好的互動
*補充: Humboldt Fellowship 的獲獎者,可同時解鎖:
(a) 兩個月德國語言學校的免費體驗包,可在博後研究開始前使用,推薦大家一定要去!
(b) 兩週德國旅遊團 (Humboldt Study Tour),與其他洪堡獎學金得主同遊德國,由洪堡基金會出資,超讚!!!!!!!!!![我的Tour map: Frankfurt — Würzbug — Nürnberg — Bayreuth — Goldkronach — Jena — Dresden — Berlin — Hamburg — Münster — Bonn]
**補充: EMBL的 Scientific Support Team內有個 Grant Office,專門提供各類型 Postdoc Fellowship的寫作指引及英語修訂。各研究機構應該也有對應到的支持資源,準備研究計畫時,不妨順便打聽,或找以前的 Fellowship Recipients 協助 Review
***補充: 台灣科技部的博後千里馬獎學金,申請截止是七月底 (隔年出國),但我拿到 Offer 時已經七月初,所以沒考慮
EMBL 打工心得
以EMBL的科研打工仔身分,在德國海德堡生活,正式進入了第三年了~開心~~~
自從來德國以後,經歷各種文化衝擊,做研究同時邊學英文,學德文,學 Coffee break,學 Small talk,學歐洲的歷史文化,德鐵一定誤點,學會歐洲最重要的 Work-life balance ──真的每天感覺自己就是個留學菜雞啊!只是剛好有博士學位,領了 EMBL 博後級的薪水,稍有餘裕能負擔多一點的外食跟 Party 花費,不用餐餐煮難以下嚥的食物 XD
在語言上,當初面試時相比,英文口語對答的專業度、流利度、自信,有了顯著地進步(我爸媽真的超驕傲的~);德文也從零,緩慢進步到 A1+ 的等級 ,超市買東西不用靠翻譯了 ~
EMBL 內各個研究團隊的成員組成十分多樣,像是我們實驗室成員,來自十多個國家【德法荷瑞義典羅希俄巴印中台澳加巴】,我要認真感謝每天認真參加 Coffee breaks 的自己,學習與操有各式英文口音的人進行科研交流,並認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
感謝我的替代役弟兄們,啟發我知道土博轉洋博後的這條職涯
最後,我要感謝來德國才開始用 Duolingo 學德文的自己,我要感謝從來不錯過每週五下午 Beer & Pizza Session 的自己,我要感謝認真參加 EMBL Party Events 的自己,我要感謝善用 EMBL/EMBO Training courses 來努力成長的自己
希望土博們都能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出路 :)
##################################################### ##
##################################################### ##
附錄 (1) Motivation letter
博後申請文件:
有些實驗室網站會寫,有興趣申請博士後的人要附上什麼資料。Academic CV 是最基本的,有些實驗室會要求寫 Motivation letter,包含我申請的這個研究室
(i) Academic CV
不要花俏,Publication(照時間倒序,如果有多篇發表,建議要 Highlight 出跟未來實驗室有關的重要一作),獎學金或研究得獎經歷(博班期間),國際研討會發表(出國開會經歷加分、亞太地區、中國也算),Technical skills 完全不用提(面試時候會討論,通常 Academic CV 也不會寫這項資訊)
(ii) Motivation letter (A4, 2 pages)
第一封一定會寫得很煎熬…‥整整花了兩週,歷經寫稿→改稿→改稿,無限輪迴循環,最後完稿,花了兩天,請兩位國外留學的台灣朋友幫忙review、修改,讓語氣比較positive / 通順,在百般掙扎下,看著Email 頁面send 的按鈕半小時後,在替代役室友們的慫恿下按出寄出Email XD
其實,當時在寫這封信之前,對於前三志願的實驗室,我仍然很掙扎,不確定要從哪間開始。然而,事後回想起來,寫這封信的過程,也讓我梳理了自己的研究邏輯,更確定自己的第一志願,最後也順利申請上~~內容要短,想像老闆超忙,開會無聊滑個手機,三秒鐘可以看完的信,就有機會
Motivation letter 格式上,我拿實驗室送論文期刊的 Cover letter 修改的,把名字改成我自己,信件包含學校浮水印,看起來就很正式~
以下分享我自己的 Motivation letter 作為範本
— — — — — — — — — — — — — — — — —
第一段:我是誰,我在哪裡拿PhD,
I am ____, a XXX scientist from Taiwan. I am reaching out to express my great interest in joining your research group at ______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 received my Ph.D. in chemistry from ______ back in October 2021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Dr. ____. Due to the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 requirement in Taiwan, I am planning to carry on my academic career by starting as a postdoc in Spring, 2023.
我是分析化學博士,擅長做 XXX。由於我目前正在做替代役,預計2023年春季開始我的博士後研究。
第二段:博班已經發表的主要研究經歷
I have years of experience developing (…………精簡扼要,講出大的研究方向跟主題,要強調出個人的技能樹在哪裡,不需要吹噓自己的研究成果,因為自己的Paper都是小巫見大巫……..). For your further interest in my research experiences, please refer to my CV in the attachment, Google Scholar, and LinkedIn. At the end of my CV, my Ph.D. advisor, Dr. ____, is listed as a reference.
第三段:博班末期針對博士後的探索(這個比發表還重要)
Besides being trained as an analytical chemist, I constantly motivate myself to be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st with broader visions and cross-field skillsets to make changes to the ________ research field. In fact, in the last year of my Ph.D., I was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experiments and writing a grant proposal for ________. (…………..下略三百字,介紹博班後期未發表的研究)
我申請的博後實驗室,研究主題跟我博士班期間已經發表的文章沒有太大關聯性,所以我沒有寫這段的話,大概直接GG了。
事實上,我曾經在博班後期做過一些研究探索,根據博後老闆幾年前的一篇Paper的研究方法,衍伸發展一套能在臺灣現有資源下進行的Protocol。主要目的是希望,我申請的老闆能讀出來,雖然我目前的研究成就跟他相比或是其他的博後候選人相比還很遙遠(哭),但至少我已經做過一些嘗試、也理解這間實驗室的研究邏輯。另外,我畢業前還嘗試跟博班老闆合寫一份以此為基礎的研究計畫,我覺得這也是重要的經歷,所以也有提到。
第四段:博後想做什麼研究方向
In my postdoctoral research, I would like to continue studying ______. Being the leading group in this emerging field, your team is definitely a perfect fit for me. By joining your group, I look forward to delving into projects that will shed light on ____ for better predicting pharmaceutical outcomes and improving pre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這邊認真讀 paper / review / perspectives就會寫了)
我認為,自己對這個領域的理解跟老闆鐵定差一大截,自己閉門造車多說無益,破綻百出,所以就簡單寫了幾句話
第五段:生涯規劃(超重要)
As for the ultimate goal of my career, I always have had a dream to devote myself to academia. The enthusiasm for teaching, the eagerness of solving mysteries in science, and the excitement to change our world make me believe I am pursuing a life as a professor.
我感覺自己對業界職缺都不是很有興趣,但真的真的很想要出國刷一波(咬牙),反正學界做研究也不要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就直接說未來想當 PI,也不管客觀層面上學界的門窄不窄,反正先立下一個人生目標再說,希望未來的博後老闆會喜歡這種風格(我老闆事後告訴我,候選人職涯是否打算算留學界,並不是他篩選博後的標準)
第六段與結尾:寒暄
Thanks for spending time reading this letter.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an opportunity to have a virtual meeting with you to discuss science and a potential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2023.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Sincerely yours,
(me)
(記得要放一個很酷的手寫電子簽名,還有個人的專業簽名檔)
##################################################### ##
##################################################### ##
附錄 (2) Application email
我目標是賣一個「我博班就是專做 XXX 」的情懷:
2022年6月29日 凌晨1:46
Subject: Postdoc application (name)
Dear Dr. _____,
I am ______, a XXX scientist from Taiwan. I am reaching out to express my great interest in joining your research group at ____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My motivation letter and CV are attached for your further interest.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an opportunity to have a virtual meeting with you to discuss science and a potential postdoc position.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Sincerely yours,
(me)
本來以為是漫長煎熬的等待,出乎意料的是,6小時內,博後老闆在德國時間睡前就回了我的信(灑花)
2022年6月29日 清晨6:28
Dear ____,
Thanks a lot for your interest in our research and in joining the lab. I would be very happy to meet in VC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an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possibilities.
Would you be available next Wed, Jul 6 or alternatively next Tue, Jul 5 at 7:30am (CEST)? I believe this would be 1:30pm Taiwan time (CST).
Best wishes and talk to you soon,
我 6/29 (Wed) 12:34 pm 回信說下週三 7/6 可以面試
##################################################### ##
##################################################### ##
附錄 (3) 1on1 vitural interview
面試時間:1 hr
事前準備:
研究可能的面試問題:
大概查了一下網路,大概知道可能會被問一些很基本的 HR behavior questions,但最後發現自己英文破爛,加上腦袋僵化到不太會答…後來乾脆不準備這些與研究本身無關的問題,只要確定自己不會聽不懂這些問題就好了
練習英文面試:
我自己花了兩個晚上去星巴克/肯德基,一個人對著空氣講英文面試,試著把所有自己會講的英文組織起來,認真理解怎麼用英文表達自己博班學會的技術,以及Motivation letter 裡寫的故事
---------------- 面試過程摘要(英翻中) ----------------
0. 寒暄
闆:(用中文說早安,並先研究一下怎麼念我的中文名字,其實很好笑) 你最近過得怎樣?
我:在當兵、每天早起,今天為了interview 請了榮譽假
闆:我以前在瑞士也當過三個月的兵,每天要 "Yes Sir" 挺有趣的 (繼續瞎聊幾秒鐘)
Q1. 請你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的研究經歷 (不用Slides,口頭講就好)
我:(把 Motiviation letter 基本上用口語化的英文再講一次,並且強調我是 thousands miles away 遠在臺灣的他的粉絲)
Q2. 你怎麼 process 你的實驗數據?
我:非常簡單的當然就用商用軟體;複雜的實驗,因為商用軟體遠遠不足,所以會寫一些MATLAB code 去分析大規模的數據(PS: 其實我講這段超抖,因為我當年coding 技巧超爛,都要靠實驗室學弟妹罩,還好他沒繼續問細節 XD)
Q3: 你希望來我們實驗室做什麼研究
我:(基本上把Motivation letter 那整段再講一次、畫超大超大的餅、把Review / Pespective articles 裡面講得出來相關的未來研究大方向都提一下,但他聽了覺得很困惑)
Q4. 具體上,你希望來我們實驗室學什麼?
其實老闆問這題,是接續我前面講的研究方向很模糊,所以想知道我的技能樹點在哪裡,具體上會什麼東西。我就說,我基本上就是會把微生物在厭氧箱裡面養起來,加藥、收時間點,會用質譜儀、解譜、看數據
闆:所以 Genetics (e.g., gene modification, cloning…) / mouse experiments 等都不會?
我:No,都不會 (我就爛的尷尬表情)
闆:哦哦沒關係,我也是博士後才開始做動物實驗,相信你一定都學得起來
Q5. 你覺得未來五年、十年後你會在哪裡?Career plans?
我:留學術界嘛,可能當當 PI,所以接下來兩到三年,也許四年or 甚至五年,就是做 postdoc,發發paper,然後之後就可以去找教職了……我看你(博後老闆)是2019年進 EMBL 當 PI,所以至少到 2028年,看來時間對我很夠 XD
(PS: EMBL 的 PI 有九年年限,這個是面試前認真查到的資訊,讓老闆知道我對 EMBL 系統是有所認識的)
Q6. 你覺得在 Team work 中,什麼是重要的?怎樣才能做好 Team work?
我:做為一個 independent researcher,每個人都夠strong,所以能彼此幫助,同時keep communicating,keep updating, work as a team (我答得很爛)
(事後回想起來,這是非常 Critical 的問題,因為 EMBL 科學家的合作計畫非常多,跨領域合作是常見的型態,很重視團隊內及團隊間的合作交流)
Q7. 你覺得,你在哪方面需要我的幫助?How can I help you as your postdoc supervisor?
我:這題我很意外,因為我從沒這樣思考過…..隨便鳥答了一波,說我 Biology, Microbiology 沒受過正統的訓練,實驗設計、數據解釋比較不熟悉,可能需要幫助(只差沒脫口講出我的英文也很爛,你也可以救我嗎 XD
Q8. 你對你的 Postdoc Supervisor 有什麼期待?
我:我希望能跟postdoc advisor 能建立 "Healthy, life-long mentor-mentee relationship that can last in my career in academia" (我自認為,這句話能鼓起勇氣講出口,會讓老闆很感動)。研究上面,就給我一些 Freedom吧~
Q9. 你有問題要問我嗎?
接下來換我問
Me Q1: Postdoc fellowship opportunity?
闆: 請確認一下幾個Postdoc fellowships 的eligibility (MSCA, EMBO, Humboldt, HSFP)
Me Q2: 我知道你以前在 ETH 博士班開發質譜方法,後來 Postdoc 改做人體微生物與藥物,這樣的Career path 我覺得是我可以學習的,請問你當初怎麼想做這樣的轉換?
闆: (開始講他的 Colleague 一路到 Postdoc 的故事)
我到現在仍認為這是很加分的問題,表達出我有研究過他的 Career trajectory,也很想認識他這個人,並視他為我的 Role model
Me Q3: 實驗室有的研究資源、成員組成?
(不知道為啥,就問得很廣……)
闆: (盤點各種研究資源)、(介紹實驗室成員組成,bioinformaticians, biochemists, microbiologists, metabolomics specialists, 跨領域的人等等等),看你想做啥
面試結尾
闆: 很高興認識你。我建議,今天聊完後,你先 digest,回覆給我,你是否對於我們實驗室仍然有興趣,之後還會有機會讓你給一個 seminar,以及讓你有機會 1on1 認識其他的lab members
我: (終於用破英文面試完了鬆一口氣,很開心XDD 聽他的語氣覺得很有機會上,但有點不敢置信!….)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如果回信說 Yes,那就是一個,Yes??????
闆: (笑) 當然我自己也會順便digest一下啦。總之,Take your time to digest,看你是不是仍然喜歡我們實驗室,也覺得可以跟我本人合得來 (眨眼笑),再回信給我就好了。還有其他問題嗎?
我: 沒有,感謝~~~
面試結束,講了快一個小時的英文,我整個人真的快去了
我真的覺得滿有機會上的,但忘記問說,如果Fellowships沒申請上的話,實驗室有沒有funding 可以給我。所以,當天晚上,就連感謝回涵,一併詢問。
覺得面試過程主要可以改進的地方是,我準備要問老闆的問題太少,有些跟研究發展很有趣的問題,其實是可以問的,像是:
1- 問他對於某個研究領域的觀點/看法/未來發展
2. 當下就要先問 Funding 了
3. 問老闆對於自己實驗室的研究 Strength, Advantage 的看法,Niche 在哪裡,跟其他同領域的實驗室競爭,怎麼樣說服別人,這這是一個很棒的實驗室
面試感謝與確認回函
2022年7月7日 凌晨12:16
Dear Dr. _______,
I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talk to you. This interview means a lot to me. I’ve got to know more about how you have paved your academic path and ended up becoming a PI at EMBL, and this story is just inspiring to me. Also, you gave me get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lab is running, what I want to achieve, and who I want to become during and after my postdoc. As you suggested, I will take some time to digest it, and then get back to you once I find the laboratory still interests me.
I might have missed one question to ask you, regarding the funding. If I fail to receive the postdoc fellowship in the end unfortunately, would you expect that the lab will have enough funds to support my salarie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just for the record, I am very willing to apply for my fellowship even if the lab can support me financially)
Thank you,
面完試後,Digest 一天,我就回信說仍然有興趣想要加入他的團隊做博後
2022年7月7日 晚上11:00
Dear Dr. ______,
After digestion, I am sure I would love to begin my postdoc in your laboratory.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if you would consider me as a qualified candidate to be doing science in your team.
Best regards,
老闆考慮了兩天,就給我 Offer 了
2022年7月9日 晚上11:05
Dear ____,
The pleasure was mine. I enjoyed talking to you and I think that you would be a great fit to our team.
Hence, I am happy to support and help you with the applications for fellowships. I suggest that you start thinking of exciting project ideas, which we could discuss and further develop in a followup meeting. In case it should not work out with these fellowship, I will be able to support your postdoc financially.
In any case, I also suggest that we find a time in September, when you could present your work in a lab meeting and have 1on1 with lab members to get to know the team and their projects.
Best wishes and I look forward to talking to you soon again,
##################################################### ##
##################################################### ##
附錄 (4) 1on1 virtual chat with lab members
Dear ____,
I am ______, a xxx scientist from Taiwan. As you may have heard, I will join the ___ lab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next year. I am so thrilled to meet you at Heidelberg! Before I can physically get to EMBL, I was just wondering if I would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hat with you. I truly believe that after talking with you, I will get a better vision of the lab, learn much from your experiences, and have ideas about how to make the lab a better workplace.
Is it possible that we chat sometime in the following periods:
8/8 (Mon) or/and 8/9(Tue), 9-18:00 CEST (15-24:00 Taipei Time).
留言
張貼留言